【摘要】博物館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前沿陣地,是弘揚社會正能量的有效載體,同時也是普通民眾知悉當地歷史人文信息的有效途徑。博物館的展陳設計是以可移動文物為主,在一定空間內,運用燈光、音及輔助展覽品,沿時間線路、主題線索,達到一定藝術欣賞水平和宣傳教育作用的總體。在博物館的陳列展覽中,靈魂是主題,只有鮮明的指導思想才能產生有感染力、有核心競爭力的展陳作品。要打造精品的展陳設計要充分運用藝術手段,以高質量的水準、鮮明的主題達到國民教育的目的,目前雖然存在一定弊端,但有著遠大的發展前景和發展空間。
【關鍵詞】博物館;展陳設計;主題思想;藝術手段;弊端
【作者簡介】李冰凌,吉林市文廟博物館
博物館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前沿陣地,是弘揚社會正能量的有效載體,同時也是普通民眾知悉當地歷史人文信息的有效途徑。博物館的陳列展覽能夠有效地刺激當地民眾的凝聚力和民族自信,能夠影響、感召國民向核心主義價值觀的靠攏。博物館展陳設計是以可移動文物為主,在一定空間內, 運用燈光、音及輔助展覽品,沿時間線路、主題線索,達到一定藝術欣賞水平和宣傳教育作用的總體。展陳設計包括了三大要素,第一是展陳的內容,第二是展陳的形式,第三是展陳的空間。展陳內容顧名思義就是指收藏的文物,展陳的形式是指運用藝術手段達到的效果,空間值得就是展陳室。在博物館的陳列展覽中,靈魂是主題,只有鮮明的指導思想才能產生有感染力、有核心競爭力的展陳作品。
一、充分運用藝術手段。
展陳設計作品的形成需要文物、藏品、主題思想和一系列的基礎材料,他需要將文物與主題思想整合到一起,需要運用到藝術視聽效果。博物館作為宣傳教育的前沿陣地,對進行國民教育、提高國民素質有著不可或缺的職責,怎樣才能做到吸引大眾走入博物館,將博物館的展陳也作為閑暇時間的休閑娛樂場所,怎樣讓大眾去而復返、贊不絕口,這就需要創新的藝術手段,民眾在參觀欣賞的同時,不僅能了解知識文化更能陶冶情操、性情。
二、展陳設計質量是衡量一個博物館價值的直觀天平
博物館的職責是保護文物、利用文物來達到國民教育的目的,而展陳設計就是民眾接觸博物館的核心。文物有等級之分, 但是展陳設計的優劣之分不以文物等級而區分,它是依托于主題設定和表現形式的,所以,每一個博物館都應深刻發掘文物內涵,在展陳設計中展示文物的內涵和外延,打造有特色、有價值的博物館。
三、博物館宣傳教育職能的主要手段
博物館的展陳設計集中的展現出博物館的類型和特色,是展現博物館藏品、科研水平、團隊素質的綜合指標。博物館的展陳設計將一件件展品以生動的形象、豐滿的性格展現在觀眾的眼前,以最直觀的手段讓觀眾了解、知道,以達到宣傳教育的職能。
四、主題思想要鮮明
博物館的展陳設計并不是文物、展品的羅列,也不是單純的以文物實體進行研究、觀看的集合,而是以文物、展品為基礎, 衍生出的精神文化進行帶入和分析,應該是一個經過反復推敲, 不斷以創新手段來進行組織和展示的經典作品,這就需要鮮明的主題,只有集中而鮮明的主題產生了,才能有圍繞其產生的一系列創新思考和藝術表達手法,展陳設計才有了形象性和直觀性。所以只有鮮明的主體才能直入人心,達到基本素材和藝術表達的高度統一。
五、大形勢下普遍存在的弊端
在目前國內的大多數博物館并不是門庭若市,普遍存在著展陳沒有新鮮感,缺乏高科技表達方法、觀念陳舊及表現形式單調等現狀。博物館身兼多個職能,在收藏文物的過程中經過細致的研究,提煉經典,以藝術的表達手法進行表現,才能達到宣傳教育的目的,然而很多博物館都是以單純的文物羅列來完成展覽, 這就讓文物本身與其文化內涵嚴重脫節,是造成小部分博物館門可羅雀的主要原因。
其次,有些博物館因其館藏文物較少,無法豐富展覽,但事實證明,即便文物數量少也能設計出讓人交口稱贊的陳列展覽,文物的珍貴并不因其外形、尺寸和材質,而是因其包含的深刻人文文化,文物是將我們帶入前朝甚至遠古的鑰匙,只要掌握了這把鑰匙,打開門,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時代、一個偉人一生的興衰變遷,由單個文物能夠衍生的是龐大的精神文明, 這是需要被挖掘的。有的博物館因其空間小,也成為了無法做大型展覽的緣由,但是所謂的大型展覽,不僅僅因其區域廣, 而是指經典作品。空間小的展廳,通過巧妙地空間設計,也會容納大量展品,讓人忘記空間的約束。
博物館的展陳設計質量直接的展現了一個博物館藏品水平、研究水平團隊素質和職業良心,只有不斷的學習研究,取長補短,充分運用創新思維和藝術手段才能打造讓人流連忘返的陳列展覽,作為博物館的工作人員,更應該勇于運用高科技手段, 不斷吸收領先的理念,為博物館事業的蓬勃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參考文獻:
[1]王宏鈞 . 中國博物館學基礎 [M]. 上海古籍出版社 ,2001,8 (1):34-35.
[2]李立群. 現代博物館陳列展覽設計[J]. 群文天地,2013,7(6): 49-50.
[3]滕學榮. 博物館藝術風格的創新[J]. 文化產業,2008,2(2):11-12.
[4]滕學榮. 博物館藝術風格的創新[J]. 文化產業,2008,2(2):11-12.[5]王宏鈞 . 中國博物館學基礎 [M]. 上海古籍出版社 ,2001,8 (1):34-35.
[6] 張雪. 現代博物館革新發展[J]. 文化產業,2014,7(6):49-50.